SJ-2577 / LJ-2542A 夾邊溝/The Ditch 2010
【獨有原版及全中文導航雙模菜單】
1960年,大饑荒,右派,勞改,中國版“奧斯維辛”
尊享紀伊國屋書店日A區獨有藍光版本,複合隨想曲法2區DVD素材精華,原版絕無壓縮原汁原味視頻,DTS-HD 5.1高清無損原音,官方法日字幕及對應國配中文字幕,附錄本片預告
國語DTS-HD 5.1
法 中簡 中繁 日
※本片預告
夾邊溝 2010
編劇: 王兵
導演: 王兵
主演: 徐岑子
製片國家/地區: 中國大陸/ 法國 / 香港 / 比利時
上映時間: 2010-09-06
語言: 普通話/國語
又名: 告別夾邊溝 / 再見夾邊溝 / il fossato
劇情簡介
改編自紀實文學、由王兵執導的《夾邊溝》以驚喜片的身份入圍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。王兵的首部故事片《夾邊溝》,是一部冷峻、直接的電影,幾乎沒有任何回避地回顧了那段歷史。王兵將紀錄片創作的美學引到故事片中,用獨特、自信的視聽語言展示了在1960年前後,人間地獄一般的夾邊溝勞改農場發生的故事。
王兵自幼喪父,看楊顯惠《夾邊溝紀事》後,才知道父死於夾邊溝,屍骨無存,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創作該片的動機。《夾邊溝》根據楊顯惠小說《告別夾邊溝》改編,原著雖然大多有原型和真人真事做基礎,但由於事件的隱蔽性,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地揭示真相。王兵在創作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資料,他之前拍攝的長達三個小時的紀錄片《和鳳鳴》,就是以夾邊溝事件的倖存者和鳳鳴口述作為載體,記錄了個體數十年的人生經歷。影片在2008年10月開始拍攝,2009年1月完成,歷時75天,積累了130小時的素材。
《夾邊溝》以驚喜片的身份入圍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。而本片也將與徐克的《狄仁傑之通天帝國》一起,代表華語勢力爭奪本屆金獅大獎。
王兵的首部故事片《夾邊溝》,是一部冷峻、直接的電影,幾乎沒有任何回避地回顧了那段歷史。王兵將紀錄片創作的美學引到故事片中,用獨特、自信的視聽語言展示了在1960年前後,人間地獄一般的夾邊溝勞改農場發生的故事。
儘管電影中有極其直接的描寫,比如勞改犯由於過度饑餓吃下其他人吐出的食物,死人被隨意暴露在戈壁沙漠,有人從側面說出人吃人的事實。但相對於小說所描寫的更嚴苛的情況而言,電影的表現還是較為收斂。但即便如此,還是有為數不少的觀眾忍受不了寫實的描寫,選擇了提前退場。
電影冷冽之處在於,幾乎所有的鏡頭都沒有感情,只是選擇合適的方式冷靜地記述,常年的勞動和精神打擊,以及食物的短缺讓勞改犯人極度麻木,在這裏死亡每天都會出現,其他人要做的,只是用被子把他們裹起來,然後扔掉或者掩埋,甚至把他們的衣服扒光,換成吃的。勞改犯居住的壕溝外面,是一望無際的戈壁,沒有盡頭,沒有希望。人們在這裏死去,在這裏煎熬,找不到任何出路。
王兵拍攝紀錄片的自信和製作方式,依舊延續到了《夾邊溝》中,電影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有著讓人印象深刻的“出現”,而非表演。其中曾親歷夾邊溝事件的李祥年還在電影中出演了一個角色,他幫助許多人更深刻地瞭解了這個故事。美中不足的的是其中一位死者的妻子,她以闖入者的身份來到勞改農場,得悉丈夫死去的事實後號啕大哭,並且執意要尋找到丈夫的屍體。她的表演過於外放,與電影中人物的狀態明顯不符,即便她是一位“局外人”,但也不應該表演的如此極端。
拍攝紀錄片存留下的長鏡頭美學,在《夾邊溝》中也得到了切實的體現。王兵關注聲音的空間層次,從頭至尾沒有音樂,關注畫面景深的處理,關注空間、景別、用光的變化和節奏,有條不紊地鋪陳故事。雖然採用手持攝影,但畫面的運動保存了強烈節奏感和控制力,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調度。但由於某些原因,一些鏡頭的剪輯和創作還是有不是那麼嚴謹的處理,但瑕不掩瑜。
《夾邊溝》最大的意義在於,用電影的方式直面了那段歷史。也許這不是事實的全部,但足以讓人難以忘記。